無論是飯盒還是即場分份,均需遵行食物環境衛生署發出的《如何確保學校午餐安全指引》,和衛生署額外提供的食物安全建議。衛生署所提供的額外指引如下:
負責處理食物的員工應每天檢查及確保雪櫃清潔和運作良好。雪櫃溫度應維持於攝氏4度或以下;冷藏格溫度則應維持於攝氏零下18度或以下。
為確保雪櫃內的貯存溫度,應避免貯存過量食物。
避免使用報紙或有色膠袋,應以適當器皿貯存食物。
如患病,例如發燒、肚瀉和嘔吐,應申報病假及不應處理食物。
「現場派飯」賦予學校一個向學生提供更富營養的午餐的契機。學校應藉此向學生提供五榖類、蔬菜類及肉類(及其代替品)比例為3:2:1的營養午餐當中需包含適量的新鮮煮熟蔬菜。學校亦應藉此對午餐的成份加強監控,在餐單剔除「強烈不鼓勵供應的食品」。在提供營養午餐的同時,學校亦應停止售賣「少選為佳」的小食。
學校應利用「現場派飯」的優點,向學生提供更富營養的午餐:
每天供應餐款的數目不多於兩個。
午膳分量應參考衞生署《小學生午膳營養指引》中的建議,並再按個人需要調整供應。
所有餐款提供的五榖類、蔬菜類及肉類(及其代替品)比例為3:2:1。
所有餐款均提供不少於一份蔬菜(如半碗煮熟的葉菜、瓜類或菇類)。
如每天只提供一款五穀類,則《小學生午膳營養指引》內的有關要求將演繹為每週最少兩天供應全穀麥或添加蔬菜的五穀類(如糙米飯、菜飯)。
所有餐款均不供應/附送衞生署《小學生午膳營養指引》所列明的「強烈不鼓勵供應的食品」,如炸豬扒、炸薯條、甜品、汽水、果味飲品、鹹魚、鹹蛋等。
其他應落實推行的措施:
使用有分隔的午膳盛器,且間隔的容量比例合乎3:2:1。
使用不同容量的器具,以便控制分發不同分量的五穀類給高小及初小學童。
醬汁或芡汁與五穀類食物分開供應,減少學童攝取過多的油、鹽和糖分。
學校應向午膳供應商明確傳達學校的決心和要求,包括訂明所有餐款必須符合以上的營養要求,把這些要求納入雙方簽訂商業合約中的基礎部份,並於合約期內監察其履行的情況。
以上各項實為基本的午膳營養要求,學校可因應校情自行調節推動健康飲食的進度,最終全面遵循《小學生午膳營養指引》的所有建議。
若學校營運小賣部,應不供應衞生署《小學生小食營養指引》所列明的「少選為佳」小食,包括飲品。
學校應向小食供應商準確傳達學校的決心和要求,包括把以上要求納入雙方簽訂商業合約中的基礎部份,並於合約期內監察其履行的情況。
除了遵行上述指引外,我們亦強烈建議學校參加至「營」學校認證計劃,利用實行環保午膳的契機,同時提升食物的營養質素。
有部份學校對大批學生集體進食時可能增加傳播流感的問題表示關注,對此衛生署提供了以下的防禦流感指引:
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學童應避免上學;如於上學時出現徵狀,應及早就醫及回家休息。
籌辦校內或校外集體活動前,須考慮場地空氣流通問題,避免擠迫。應打開窗戶和使用抽氣扇,以便空氣流通。如使用空調設備,應確保系統容許足量的空氣交換,以及定期清洗隔塵網。
以1:99稀釋家用漂白水(把1份5.25%家用漂白水與99份清水混和)消毒餐膳區包括課室及飯堂,待乾後,用水清洗並抹乾。用70%酒精消毒金屬表面。
鼓勵師生於用膳前及後用梘液徹底洗手或用酒精搓手液消毒雙手;建議避免用手接觸眼、鼻及口,且不要共用毛巾、食物飲料和餐具。
集體活動有助教導學童個人衞生、餐膳禮儀及公民意識。如採用「現場派飯」模式,學校可安排學童分批到飯堂用膳,以避免過份擁擠。
以「現場派飯」的方式供應午餐,一般都會在學校煮熟米飯和蔬菜,但不會使用明火。就著這種安排,消防署亦提供以下一些基本的消防安全指引:
預備食物的地方須與學生活動範圍分隔,並應在當眼位置張貼適當的警告標語提醒學生。
所有相關的餐具/爐具/設備均不得占用緊急車輛通道,及/或阻礙任何消防裝置、消防栓與地掣,以及相關的指示牌和位置圖等設施。
預備食物的地方須與任何危險品倉庫保持至少6米的距離,以策安全。
須制定疏散計劃,以便膳食區一旦受到火警波及時有所依循,並定期進行火警演習。
清洗碗碟及煮食用具前,先將食物渣滓及油脂刮走到垃圾箱內,然後才沖洗。
在排水渠口裝設隔篩及隔棉,避免油脂及其他廢物阻塞污水渠,並定期更換清理。
定期清理隔油箱。
不要使用過量的洗滌劑。
盡量把污水循環再用,如洗菜後的污水可作洗地用途。